截至4月24日,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装置2号气化炉连续高负荷稳定运行314天,刷新了以劣质褐煤为原料的世界规模最大气化炉运行纪录。这一里程碑式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褐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更为全球煤化工行业提供了“中国样本”。
多伦县的大唐煤化工项目,是我国首个利用劣质褐煤生产煤基烯烃的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以当地“五高一强”(活性高、硫含量高、灰分高、内水高、灰黏性高、结渣性强)的劣质褐煤为原料,采用全球规模最大的壳牌粉煤废锅气化炉,日投煤量达3000吨。但褐煤干燥易爆、煤线输送不稳、气化炉堵渣频发等12项技术难题,导致装置运行周期长期不足百天,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最困难时需要同时掺烧十几种煤质。”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小明回忆道。面对无行业先例、无规范指导的困境,大唐多伦团队展开十年攻坚。技术团队针对褐煤特性,结合燃烧场分布优化气化炉排渣口结构,使设备对入炉煤灰分的适应性提升20%,完全解决堵渣难题。通过20余种煤种试烧建立全球首个褐煤气化数据库,固化多煤种掺烧操作窗口,粗合成气有效气含量提高8%,接近烟煤气化水平。首创烧结金属过滤技术替代原有的旋分脱灰系统,并联合行业攻克干燥机管板裂纹等设备顽疾,实施材质升级、焊接工艺优化等10余项国产化改造。
渣口改造后,使气化炉运行焕发了新的活力。2号气化炉单炉连续运行周期延长,仅检修费用一项即节省200万元,甲醇年增产1.2万吨。作为全世界首例以褐煤为原料的壳牌气化炉,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气化炉刷新世界纪录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再次验证了劣质褐煤用于化工生产的可行性,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煤种选用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提升了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实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2号气化炉仍在向更高纪录冲刺。公司CEO刘小明表示:“未来公司将在精细管理、系统风险防控、智能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在安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一直在优化管理、提升技术深度,向行业先进迈进。”
从“褐煤禁区”到“行业标杆”,大唐多伦团队用314天的坚守改写了褐煤“劣质资源”的定义。这一突破为“双碳”目标下高碳资源低碳利用提供了样本。当“黑色黄金”遇见“绿色科技”,“高碳”正走出“低碳”新路。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蒙公网安备33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01
联系电话(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关于防范仿冒网站风险的提示
截至4月24日,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装置2号气化炉连续高负荷稳定运行314天,刷新了以劣质褐煤为原料的世界规模最大气化炉运行纪录。这一里程碑式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褐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更为全球煤化工行业提供了“中国样本”。
多伦县的大唐煤化工项目,是我国首个利用劣质褐煤生产煤基烯烃的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以当地“五高一强”(活性高、硫含量高、灰分高、内水高、灰黏性高、结渣性强)的劣质褐煤为原料,采用全球规模最大的壳牌粉煤废锅气化炉,日投煤量达3000吨。但褐煤干燥易爆、煤线输送不稳、气化炉堵渣频发等12项技术难题,导致装置运行周期长期不足百天,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最困难时需要同时掺烧十几种煤质。”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小明回忆道。面对无行业先例、无规范指导的困境,大唐多伦团队展开十年攻坚。技术团队针对褐煤特性,结合燃烧场分布优化气化炉排渣口结构,使设备对入炉煤灰分的适应性提升20%,完全解决堵渣难题。通过20余种煤种试烧建立全球首个褐煤气化数据库,固化多煤种掺烧操作窗口,粗合成气有效气含量提高8%,接近烟煤气化水平。首创烧结金属过滤技术替代原有的旋分脱灰系统,并联合行业攻克干燥机管板裂纹等设备顽疾,实施材质升级、焊接工艺优化等10余项国产化改造。
渣口改造后,使气化炉运行焕发了新的活力。2号气化炉单炉连续运行周期延长,仅检修费用一项即节省200万元,甲醇年增产1.2万吨。作为全世界首例以褐煤为原料的壳牌气化炉,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气化炉刷新世界纪录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再次验证了劣质褐煤用于化工生产的可行性,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煤种选用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提升了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实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目前,2号气化炉仍在向更高纪录冲刺。公司CEO刘小明表示:“未来公司将在精细管理、系统风险防控、智能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在安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一直在优化管理、提升技术深度,向行业先进迈进。”
从“褐煤禁区”到“行业标杆”,大唐多伦团队用314天的坚守改写了褐煤“劣质资源”的定义。这一突破为“双碳”目标下高碳资源低碳利用提供了样本。当“黑色黄金”遇见“绿色科技”,“高碳”正走出“低碳”新路。
截至4月24日,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煤气化装置2号气化炉连续高负荷稳定运行314天,刷新了以劣质褐煤为原料的世界规模最大气化炉运行纪录。这一里程碑式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褐煤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更为全球煤化工行业提供了“中国样本”。多伦县的大唐煤化工项目,是我国首个利用劣质褐煤生产煤基烯烃的国家级示范工程。项目以当地“五高一强”(活性高、硫含量高、灰分高、内水高、灰黏性高、结渣性强)的劣质褐煤为原料,采用全球规模最大的壳牌粉煤废锅气化炉,日投煤量达3000吨。但褐煤干燥易爆、煤线输送不稳、气化炉堵渣频发等12项技术难题,导致装置运行周期长期不足百天,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最困难时需要同时掺烧十几种煤质。”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刘小明回忆道。面对无行业先例、无规范指导的困境,大唐多伦团队展开十年攻坚。技术团队针对褐煤特性,结合燃烧场分布优化气化炉排渣口结构,使设备对入炉煤灰分的适应性提升20%,完全解决堵渣难题。通过20余种煤种试烧建立全球首个褐煤气化数据库,固化多煤种掺烧操作窗口,粗合成气有效气含量提高8%,接近烟煤气化水平。首创烧结金属过滤技术替代原有的旋分脱灰系统,并联合行业攻克干燥机管板裂纹等设备顽疾,实施材质升级、焊接工艺优化等10余项国产化改造。渣口改造后,使气化炉运行焕发了新的活力。2号气化炉单炉连续运行周期延长,仅检修费用一项即节省200万元,甲醇年增产1.2万吨。作为全世界首例以褐煤为原料的壳牌气化炉,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气化炉刷新世界纪录的长周期稳定运行,再次验证了劣质褐煤用于化工生产的可行性,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煤种选用开辟了新路径,同时提升了内蒙古能源化工产业实力,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2号气化炉仍在向更高纪录冲刺。公司CEO刘小明表示:“未来公司将在精细管理、系统风险防控、智能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在安全稳定生产的基础上,一直在优化管理、提升技术深度,向行业先进迈进。”从“褐煤禁区”到“行业标杆”,大唐多伦团队用314天的坚守改写了褐煤“劣质资源”的定义。这一突破为“双碳”目标下高碳资源低碳利用提供了样本。当“黑色黄金”遇见“绿色科技”,“高碳”正走出“低碳”新路。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
蒙ICP备05000248号蒙公网安备333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01
本网站发布的所有信息均不收取费用如遇到任何以本网站名义收取费用的情况请向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纪检部门举报